查看原文
其他

你好,这里是松山湖!


这里是松山湖——

松山湖建园20周年图片展

展出地点:松山湖图书馆

展出时间:2021年12月3日-2022年1月30日


▲2001年,开发前的松山湖。李伟新/摄影 

▼2021年,航拍松山湖。   曹永富/摄影 


影像记录历史,瞬间镌刻永恒
松山湖 20 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我们以图记之
回眸从荔枝林到高新区的经典瞬间
踏上从高新区向科学城根本性转变的辉煌历程
触摸东莞 20 年转型升级的时代印记
以影像再现辉煌,以影像开启新的传奇



▲2021年,东莞松山湖。卫柏辉/摄影 

▲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 吴志均/摄影



这里是松山湖——


2001 年的东莞,“世界工厂”开启“二次创业”,松山湖成为东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探路先锋。因创新而生,松山湖逐梦前行。


从国家级高新区,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东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平台。依创新而兴,松山湖成为辐射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0 年 7 月,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借势国家战略赋能,东莞科技创新从“地方队”跃升为“国家队”,松山湖由此开启由“园”向“城”转变的新征程。


时光见证一座城的远见,创新擘画一座城的未来!


全球第四台、我国首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跑出“中国速度”;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全力推进符合国际创新规律的管理运营机制建设,架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松山湖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共建的 30 家新型研发机构,全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陈和生、王恩哥、汪卫华、方忠、汤超等院士级顶尖科学家在此开展科学研究,“最强大脑”智助科学城;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两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基,人才培育将形成发展新格局;华为终端、生益科技、新能源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如云而至,掀起汹涌澎湃的创新动能……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松山湖科学城加速培育“四梁八柱”等全链条、全要素创新体系,未来之城的峥嵘气象初步显现。


在东莞即将迈入“双万”的新发展阶段,松山湖成为彰显东莞“科技创新 + 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的强大引擎,持续迸发科创之光,助力东莞从国际制造名城迈向湾区科创坐标。


作为新时期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松山湖科学城将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大湾区重大发展需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成为全球科技坐标中的重要一环。


奋进 20 年,蝶变松山湖;踏上新征程,科创开新局!



▲俯瞰松山湖。曹永富 / 摄影


第一篇章丨绿色生态之城


2001年,东莞投子未来,启动“二次创业”。松山湖挥毫落笔,造炬成阳,朝着“再造一个新东莞”的梦想奔腾向前。20年,松山湖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生态守望,延续城市融入自然的理念,形成山水、城市与风景相互融合的优美格局。20年,在山和水的城市脉络间,崛起一座绿色生态新城。一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松山湖永葆城市魅力的核心价值,也成为松山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力见证。


▲2001 年,航拍未开发的松木山水库一带。


这里曾是一片荔枝林

昔日的松山湖,只是一片无人知晓的荔枝林,一片长卷画廊般曼妙的林湖生态,湖面烟波浩渺,湖鸟轻鸣,峰峦绿树倒映湖底,波光烟雨青翠流荡。

▲2001 年,松木山水库附近种植着大片荔枝。


▲2001 年,松木山水库渔舟唱晚的美丽画卷。


徜徉在杨柳依依的湖畔

高楼大厦与绿水青山融为一体

工业文明与自然山水和谐相处

20年,松山湖已是一座现代科技之城

但是丝毫没有改变其湖光山色的内心


▲2005 年,松山湖中心公园。张村城 / 摄影▼2021 年,松山湖中心公园。曹永富 / 摄影

▲2006 年,建设前的溪流背坡村。曹永富 / 摄影
▼2021 年,华为溪流背坡村新貌。曹永富 / 摄影 


▲ 2007 年,松山湖红棉路一带。张村城 / 摄影▼ 2021 年,松山湖红棉路一带。曹永富 / 摄影


▲ 2009 年,松山湖北部区域。张村城 / 摄影▼ 2021 年,松山湖北部区域。曹永富 / 摄影


▲2009 年,松山湖新城路。张村城 / 摄影▼2021 年,松山湖新城路。张村城 / 摄影


这里拥有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

20 年间,松山湖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生态守望,涵养独一无二的城市特质——拥有 8 平方公里的湖面、6.5 平方公里的自然湿地、14 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超过 300 公里的生态绿道,绿化覆盖率超过 60%,人均绿地面积是全国标准的 6.8 倍,湖区的负氧离子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的 10 倍。

▲松湖烟雨,美若仙境。陈建成 / 摄影


▲生态园片区。李奇安 / 摄影


▲春有“黄花”,夏有荷花,秋有桂香,冬有梅傲。松山湖畔,一年四季,季季有花香。进入松湖花海,观百花争放、万花斗艳,有如进入花的海洋,使人沉醉。曹永富 / 摄影


▲松湖花海。 张顺祥/摄影 


▲松湖烟雨。刘宠杨/摄影


▲经过 20 年的发展,松山湖已经绿树成荫,成为鸟儿栖息的好地方。目前,松山湖园区鸟类种类丰富,成为衡量园区绿色生态及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指标。 
曹永富、方卫东/ 摄影 



第二篇章丨科技创新之城


因创新而生、依创新而兴、靠创新而强。从原本无人知晓的荔枝林,到成为大湾区的“科创明珠”,20 年间,松山湖牢牢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加速构建松山湖科学城的“四梁八柱”,成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平台,成为彰显东莞“科技创新 + 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的强大引擎。新时代,新征程。国家战略下,松山湖科学城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松山湖力量。


▲位于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和建设中的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陈栋 / 摄影


这里集聚了一批大科学装置


这里建成了全球第四台、我国首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源头创新的引擎在巍峨山下点燃;这里有广东省首批启动的省级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全链条创新模式加速构建;这里即将落地一批大科学装置,筑牢未来城市的科创之基。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为中国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平台,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郑志波、程永强、郑琳东 / 摄影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东莞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共建。实验室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探索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定位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卫柏辉、黄政正、邓华 / 摄影


▲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是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以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光源核心技术的研发平台为目标。主要为南方光源预研研究和工程建设服务,也为松山湖科学城其他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技术支撑,在东莞市践行开放创新、促进产业转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吴斌 / 摄影


这里是一座院士之城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重大科研平台等磁极效应显现,人才加速汇聚。这里吸引了陈和生、王恩哥、汪卫华、方忠、汤超等院士级顶尖科学家在此开展科学研究,“最强大脑”智助科学城建设。“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科学家将不再意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总指挥陈和生与科研团队。李志良 / 摄影


▲2020 年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峰会在松山湖举行,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发表演讲。郑志波 / 摄影

 

这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集聚

今年 4 月,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两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基,将于 2023 年正式招生。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等早已落地发展,蔚然成势。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于 2021 年 4 月在松山湖科学城举行奠基仪式。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于 2021 年 4 月在松山湖科学城举行奠基仪式。


▲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毕业合影。曹永富 / 摄影


▲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吴斌 / 摄影

▲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徐湘平 / 摄影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松山湖校区。程永强 / 摄影


这里新型研发机构林立

这里是松山湖,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共建 30 家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生态雨林”加速育成,成为“四梁八柱”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成为推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曹永富 / 摄影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曹永富 / 摄影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郑志波 / 摄影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陈建成 / 摄影


这里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这里是松山湖,华为终端、生益科技、新能源、东阳光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齐聚于此,已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围绕新一代信息科技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现代产业体系。

▲华为南方工厂坐落于松山湖新城大道旁,是华为智能制造基地。张超满 / 摄影

▲华为松山湖溪流背坡村。 闫兰勤 / 摄影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曹永富 / 摄影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卫柏辉 / 摄影


这里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这里是松山湖,众多科研载体在此集聚发展,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华为开发者大会、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活动等重磅活动持续举行,掀起一轮又一轮创新创业热潮。

▲松山湖科技企业云集,不同种类的孵化器高效助推新兴企业发展。 陈栋 / 摄影

▲从 2019 年起,华为开发者大会 (HDC.Together) 已经连续三年在东莞松山湖举办。郑志波 / 摄影

▲2010 年至 2017 年,连续 8 年,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漫博会)在松山湖设立分会场。郑志波 / 摄影


第三篇章丨多元融合


这里是松山湖,原创音乐会、东莞松山湖国际马拉松赛、松山湖·科技精英网球赛等一批高品质文化活动在此举行。这里是松山湖,松山湖望野博物馆、松山湖图书馆等一批高品质公共文化设施在此落地生根。目前,松山湖科学城正在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化创新型的文化设施,建成大湾区知名文化消费区和文化艺术聚集区,打造文化建设新中心和新高地;建设一批高品质的集演艺、展览、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全力打造多元融合之城、科技人文宜居之地


▲激情彩色跑活动。姚泽林 / 摄影


这里文体事业蓬勃发展

围绕创新人群对高品质、国际化、便利化服务的需求,建设大湾区文化艺术聚集区。在松山湖,不只有浪漫的文艺生活,更有激情四射的体育赛事。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奏响时代交响乐。

▲2006 年 8 月 8 日,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在松山湖举行。这为东莞提供了一个向全省年轻知识群体展示东莞形象的机会。张村城 / 摄影

▲2010 年 11 月 20 日,松山湖晋升为国家高新区。次日,“松山湖·明珠璀璨之夜”慈善晚会精彩上演。程永强 / 摄影

▲2016 年 3 月 27 日,东莞松山湖国际马拉松举行。这是一场科技、绿色、活力、安全的顶级赛事,向外界传递了城市热情,展示了松山湖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以及锲而不舍的马拉松精神。程永强 / 摄影

▲松山湖科技精英网球赛深入融合了“科技人才 + 体育竞技”,既是网球盛宴,也是科技创新交流大会。李建艺 / 摄影

▲松山湖功能区足球邀请赛是在松山湖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郑家雄 / 摄影

▲东莞理工学院学子在排练节目。马旭 / 摄影

▲清澜山学校,外教在给同学们上课。陈帆 / 摄影


这里有完善的生活商业配套

按照“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思路,松山湖建设了一批高质量商业街区、小型超市。建成万科生活广场、佳纷天地等生活商业配套场所。建设为国际人才定制的国际社区,构建集工作、居住、学习、娱乐于一体,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的社区生活圈。

▲松山湖佳纷天地。戴国辉 / 摄影

▲松山湖凯悦酒店。


这里有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一批松山湖有图书馆、望野博物馆、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历史烟云和科技创新在此交会。

▲望野博物馆。卫柏辉 / 摄影

▲松山湖图书馆。闫兰勤 / 摄影

▲松山湖市民中心。卫柏辉 / 摄影

▲松湖广场音乐喷泉。张超满 / 摄影

▲彩虹下的松湖家园。曹永富 / 摄影

▲巍峨山科学家森林公园。郑志波 / 摄影

展览地点松山湖图书馆
温馨提示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参加活动的读者需提前在松山湖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微服务大厅-预约入馆”功能进行预约,并准备好健康码、行程码以备入馆核验健康信息,在馆期间请全程佩戴口罩,并自觉保持安全距离,本馆将根据疫情变化动态调整活动的开展,请广大读者关注松山湖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以获取最新通知。





- THE END -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来源:东莞日报、影像莞

编辑:林倩萍

审校:莫楚乔、欧阳泳琪、王牧

想了解更多松山湖资讯

记得联系小姐姐


飞跃松山湖20年⑫ | 细节之处见真心:松山湖如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视频 | “双百工程”是什么?点进来你就知道!松湖办事 | 驾驶非本人车辆有交通违法,如何处理?诗歌作家与航空专家走进松山湖!本周活动都值得去
哈尔滨市发现3例本土确诊病例!东莞市疾控中心发布紧急提醒!“冻莞人”上线!东莞气温创新低!12月还有4波冷空气!

Hi,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